外贸吸纳就业数量估算
发布时间 : 2025-04-03 18:37:48外贸产业在吸纳就业上发挥的作用极其重要,根据估算,现阶段外贸产业“直接带动”就业超2400万人,“带动配套”就业超5700万人,合计吸纳就业超8100万人,与2023年全国就业人员总数的比值超过11%,一旦波动影响巨大。在外贸产业的细分行业中,呈现“重点突出、相对集中、覆盖广泛”等三方面特点,值得高度关注。
由于国家统计局与海关总署并未针对外贸就业公布数据,需要结合相关指标间接测算,分析外贸产业吸纳就业的基本情况。
1.1总量估算:合计带动就业约8177万人。将外贸产业吸纳就业分为“直接带动”和“带动配套”两类,前者以农林牧渔业和工业为主,后者以支持配套为主。
一是直接带动农林牧渔业就业约741万人。在出口数据中的“农产品”分类,包括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产品,可以将“农产品出口”粗略等同于“第一产业出口”。假设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与产值成正比,并假设出口农产品的劳动生产率与第一产业的整体等同,可以通过出口金额与第一产业总产值的比值,估算农产品出口的直接带动就业人数。计算显示,2023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金额与第一产业总产值的比值约为4.4%,结合2023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总数约1.67亿人,推算得到出口直接带动农林牧渔业就业约741万人。
二是直接带动工业就业约1712万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出货值数据可以直接刻画工业品出口,假设工业的就业人数和产值成正比,并假设出口工业品的劳动生产率与工业整体水平等同,可以通过出货值与工业总产值的比值,估算工业品出口的直接带动就业人数。尽管未公布工业总产值数据,但存在营业收入与工业产销率两项数据,可以通过营业收入除以产销率来估算工业总生产指标,对工业总产值进行替代。计算显示,2023年出货值与工业总生产指标的比值约为10.4%,结合2023年工业就业人员总数约1.64亿人,推算得到出口带动工业就业约1712万人。
三是带动配套就业约5724万人。使用上述计算方法对2013年进行回测,估算农林牧渔业及工业直接带动就业合计约2969万人。参考2013年11月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相关信息,“2013年我国出口直接带动3000万人”,与估算基本接近。相关会议信息还显示“带动配套产业7000万人”,可以将配套产业理解为与外贸间接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金融、信息传输软件和技术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支持行业,简单计算7000万“带动配套”与3000万“直接带动”的拉动系数约2.33。假设拉动系数不出现明显变化,2023年农林牧渔业和工业合计直接带动就业约2453万人,带动配套可能达到5724万人。“直接带动”和“带动配套”两方面加总,估算2023年我国外贸带动就业约8177万人,与2023年全国就业人员总数的比值超过11%。
1.2直接带动就业的细分行业:除农林牧渔业直接带动约741万就业人员外,工业直接带动的1712万人分布在40个细分行业。由于不同细分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别,可以使用该细分行业每名用工人员的产出价值计算人均生产系数,来刻画所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并使用人均生产系数对细分行业出货值进行加权调整,进而估算直接带动细分行业的就业人数。结果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重点突出。估算结果显示,直接带动就业人数超过100万的细分行业有2个,包括“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直接带动就业人数分别达到631.55万人、157.2万人,在直接带动就业总数中的占比分别为36.9%、9.2%。
二是相对集中。估算结果显示,排名前十位的细分行业直接带动就业人数合计约1368.7万人,约占总人数的80%。除2个带动就业超百万的行业外,还包括“通用设备制造业”(99.4万人,占比约5.8%)、“专用设备制造业”(85.6万人,占比约5.0%)、“纺织服装服饰业”(81.4万人,占比约4.8%)、“橡胶和塑料制品业”(71.8万人,占比约4.2%)、“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63.7万人,占比约3.7%)、“汽车制造业”(62.4万人,占比约3.7%)、“金属制品业”(58.1万人,占比约3.4%)、“皮毛羽及制品和制鞋业”(57.4万人,占比约3.4%)。
三是覆盖广泛。估算结果显示,除直接带动就业人数前十位的细分行业外,另有13个行业带动超10万人、6个行业带动超2万人,呈现出“长尾”特征,这19个细分行业虽然直接带动就业的数量不大,但如果外贸面临冲击,可能在面上挤出广泛就业。
2.1外部形势偏弱难提升就业增量。体现在外销近期抢出口、ope体育下载内销压力也偏大两个维度:
一是外销近期抢出口。2024年12月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8.3%,自2024年4月以来连续8个月位于景气线下,表明外贸增量订单持续位于收缩区间。在此背景下,根据海关总署数据,从2024年下半年以来对美出口持续保持高位,尤其是11月我对美出口金额约473.1亿美元,绝对金额是2022年10月以来连续26个月的最高值,表明外贸企业存在明显的“抢出口”行为。在新增订单走弱、前期出口透支的背景下,未来外贸的增量空间已经被压缩,影响企业吸纳增量就业的积极性。
二是内销压力也偏大。使用制造业PMI新订单与新出口订单的差值来刻画内需,自2024年5月以来差值持续低于上年同期,表明内需整体偏弱。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商品零售数据观察,2024年8-11月商品零售合计约14.9万亿元,相较上年同期增长约3.3%,但考虑到7月末执行的“以旧换新”政策,根据商务部数据,“以旧换新”带动产品销售超1万亿元。剔除政策效果后,8-11月商品零售转为同比下降约3.6%,也表明内需相对偏弱,导致企业“出口转内销”的难度也在加大,并不具备吸纳增量就业的条件。
2.2自身经营压力增大稳就业难度。以吸纳就业数量排名前十位的行业作为观察对象,体现出三方面共性特征:
一是收入端降速。计算2024年前11个月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同比增速,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累计同比增长7.2%,较年内高点下降约1.3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累计同比下降1.1%,年内出现负增长。其他8个行业累计同比增速均处于低位,如“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累计同比增速仅为2.0%、2.1%、2.6%。
二是回款端放慢。计算2024年前11个月应收账款累计同比增速,10个行业全部增长超过5%,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速最高,达到16.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同比增长7.9%。另外“专用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汽车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4个行业应收账款的同比增速超过8%。
三是存货端高增。计算2024年前11个月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速,10个行业全部“累库”。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的产成品存货累计同比增长10.3%,另外“通用设备制造业”、“专业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皮毛羽及制品和制鞋业”等6个行业产成品存货累计同比增长超过5%。
风险提示事件:政策变动风险、经济波动超预期风险、海外政策变动风险、海外经济波动超预期风险
本订阅号为中泰证券政策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中泰证券政策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的资料均摘自中泰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已经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报告的摘编而产生的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请注意,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研究观点可根据中泰证券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请以中泰证券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仅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ope体育下载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中泰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就本订阅号推送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任何订阅人不应凭借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进行具体操作,订阅人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中泰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推送信息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中泰证券及相关内容提供方保留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的一切法律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转载或者复制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若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转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中泰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注:文中报告节选自中泰证券研究所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中泰政策】外贸吸纳就业数量估算——当前经济与政策思考》